第三集 见义勇为 第九章 旁听(2/3)
堂气氛一下子热闹起来。
“哇,原来有这么多同学不知道啊!那好,卢显同学,现在就给你一个任务,今天放学后回家去查查李白的资料,明天上课的时候我再提问,如果你都还不清楚李白是谁的话,你就抄写十遍这篇诗歌,还有你要把查找到的资料告诉这些举了手的同学们,如果我提问他们有一个回答不上来的话,你也要抄写十遍。”孙博闻不慌不忙的应付这些捣分子,驾轻就熟,有条不紊。
第一个站起来的高大学生,也就是卢显一下子如霜打的茄子——蔫了,无趣的坐下了,其他举了手的同学也忙不迭的把手放下。
“哈哈……”班上的其他同学都大声的轰笑起来,声震屋顶,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。
不愧是老手,一下子就把捣灭于无形,我不禁对这个古板而又严谨的孙博闻心生敬佩。
“讲课之前,先请同学们来朗读一遍,朗读的时候要把握诗感
的变化,读出感
,读准节奏,梦游天姥吟留别,李白,预备读。”孙博闻拿起课本,先起了一个
。
“梦办天姥吟留别,李白。海客谈瀛洲,烟涛微茫信难求……”学生开始有节奏的朗读起来。
学生读完后,孙博闻做了一个点评,指出哪些地方读错了,哪些地方该怎么停顿,然后开始讲课了:“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,它最主要的艺术特色是融合优美离奇的神话传说、强烈的夸张与高度的想像等艺术手法于一炉,创造了离奇瑰美的意境。”
孙博闻在上面讲课,学生在下面又开始忙开了,挤青春痘的又低着开始在脸上攻城掠地,吃油饼的
生低着
开始大
嚼油饼喝可乐,看小说的学生把课本打开竖在桌子上,然后把小说也树立起来,由于课本此较大,把小说完全遮住了,孙博闻并不能发现。
“诗歌一开始就以瀛洲仙山为楔子和陪衬,令对天姥产生亲近和向往之
。接着诗
又以极度夸张的语言描写了天姥山的奇岸伟峻:“天姥连天向天横,势拔五岳掩赤城。天台四万八千丈,对此欲倒东南倾。”透过如此的夸张状写,从而使天姥山变成了超现实的独特艺术形象,为其后的梦游渲染了气氛。第二段中的梦游,由传说和神话故事加上诗
惊
的想像力而成,特别是“天
啼鸣”、“熊咆龙吟”、“
天石扉”、“金银台”、“云之君”、“虎鼓瑟”、“鸾回车”、“白鹿”等神话传说和惊
想像的结合,妙不可言。夸张、想像和神话传说水
融,使诗中诗
的自我形象更力
倜傥潇洒、傲岸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